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标准(JGJ376-2015)
条文说明:6设计
条文说明
6 设 计
6.1 一般规定
6.1.1 节点部位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修复十分重要,如果技术方案不合理,在温差应力的作用下,该部位与主体部位交接处易产生裂缝、渗水等缺陷。因此,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若涉及这些部位的修复,应进行节点设计,如有必要,可配节点详图加以明确,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门窗洞口网格布加强示意图
图2 沉降缝做法示意图
6.2 局部修缮
6.2.2 外墙外保温系统中,裂缝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修复前,要认真检查裂缝产生的部位,鉴别裂缝的性质及种类,分析产生的原因,然后根据裂缝的具体形式采取相适应的修复措施。本标准中对基层结构引起的延伸至表面的裂缝不做规定。
6.2.3、6.2.4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空鼓根据其空鼓部位主要可分为饰面层与保温层间空鼓、保温层本身强度不够引起空鼓、基层与保温层间空鼓等形式。修复前应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空鼓位置、空鼓形式、空鼓成因,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
6.2.6 外墙外保温系统渗水一般由裂缝引起。渗水缺陷修复的关键在于找出渗水点及渗水原因,由于渗入的水分在外保温系统中会扩散,因而修复时要对渗水点进行一定范围的扩展。对于渗漏部位,需在外墙外侧加强防水处理。
6.2.7 考虑到外保温系统的节能性以及修复部位与未修复部位的协调性,本条规定局部修复部位的保温层厚度应与原保温层厚度一致。
6.3 单元墙体修缮
6.3.1 为增加保温层与基层墙体的粘结力,单元墙体修缮时,基层墙面的性能应满足本条要求。
6.3.3 为了加强外墙外保温系统单元墙体修缮后的粘结强度,修复部位应采用锚栓进行锚固。本条中修复部位的高度是指修复部位上部边界的高度。